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努力把博士生带到学术前沿—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感言

作者:研究生部 来源:中国计量学院研究生部 点击:

(选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第6期)

 

努力把博士生带到学术前沿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感言

 

       摘要:介绍了作者担任博士生导师期间指导博士生学习与科研的成功和切身体会:坚持招生与培养过程中的学术导向;力求把学生带到学术最前沿;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

        关键词:博士生;博士学位论文;学术前沿

       作者简介:杨瑞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100872

 

 

        2004年我指导的博士生杨其静的博士学位论文《企业家的企业理论》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后,2008年,我指导的博士生聂辉华的博士学位论文《声誉、人力资本和企业理论——一个不完全契约理论分析框架》再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这让我又一次有了金秋收获的欣喜。学生们坚持学术信仰,“宁坐板凳十年冷,不写文章一字空”的刻苦钻研精神让我感动。记得家在江西农村的聂辉华刚入学时也像我指导的第一个博士生周业安一样,家境贫寒,但他宁可勒紧裤带也不为外面的精彩世界所动,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与科研中,在校期间就在《经济研究》等重点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留校后继续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刻苦钻研,成为目前国内经济学界颇有影响的青年学者。我的在读的博士生都比较用功,其中家境比较贫寒的尹振东与桂林本来应该2008年毕业,但他们为了写出一篇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宁愿负债也要申请延长一年学习,付出了很高的代价。谢谢我的学生,他们在学术上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的给予我作为教师的幸福与快乐。

 

        我自1996年开始担任博士生导师,屈指算来已经有12年了。我从学校的其他导师身上学到了许多培养学生的成功经验,有些做法也是众多优秀博士生导师某些成功经验的复制。同时,我在教学实践中也悟出了一些道理。我想集中谈谈以下三点体会,以求教于各位导师。

 

  第一,坚持招生与培养过程中的学术导向。博士生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高层次的专业教学与研究人才,一旦失去了学术导向,博士生的培养就失去了核心意义。因此,不管学生从哪里考来和今后希望从事什么工作,我都以学术标准来衡量其是否具备入学资格,以学术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论文是否达到博士学位论文水平。学生来报考我的博士生时,我都要深入地与他面谈一次,以求解对以下问题的答案:①他是否做好了专注于学术研究的准备。要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完成高级经济学的训练和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是要付出很高代价的,即使全身心投入都未必能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因此我明确告诉考生,我不能接受对学术研究三心二意的学生。例如,我告诉学生,如果入学后我发现他在周一至周五期间到外面兼职或从事赢利性商业活动,我就会让他离开。②我是否有能力指导他。要实现培养目标,对导师的学术要求是比较高的,目前的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导师并非无所不能,我只能在我比较熟悉的研究领域给予学生专业指导,超越我的能力,就有可能误人子弟。因此,学生在报考前,我一方面要求学生了解我所做的研究,了解学生是否对我从事的研究领域有兴趣;另一方面,我也要了解学生过去所做的研究,我是否有能力把他带到学术前沿。如果考生的学术兴趣超越我的指导能力,我会推荐他去报考与他的研究兴趣相近的导师。③考生是否有能力达到培养目标。为此,我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教育及学术背景,测试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学术水准,查阅学生已经发表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对其硕士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准有个基本的评估。我在综合评估学生的学术素质后才决定是否同意他来报考我的博士生。为此,每年我都会婉拒一些考生。学生一旦被录取,就必须以严格的学术标准来要求学生,除了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和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与在同行业中占据优势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写出一篇高水准的博士学位论文。

 

        第二,力求把学生带到学术最前沿,使学生瞄准学术制高点,以理论创新为己任。经济学意义上的理论创新并非只是说人家没有说过的话,也不是天马行空式的空泛议论,更不是与已有理论没有任何关联、别人也不明白的故弄玄虚,而是建立在坚实文献基础和严格学术规范上的独到见解。一篇与学术渊源没有任何关系的政策研究报告同样也不符合博士学位论文的规范,只有具有学术价值的理论创新成果才能成为博士学位论文应用价值的坚实基础。因此,理论创新的基本前提就是对相关研究领域经典与前沿文献的充分掌握,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术研究的首要前提就是拼文献。学校研究生院所推行的主文献制度对于提升博士生的学术品位是很有意义的。为了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术前沿,我组织了一个“契约与组织理论读书会”,基本上每周举办一次,至今已经坚持了近五年时间。我通常在期末在征求多方意见后为下学期的读书会定书单,选择文献的主要原则是围绕制度经济学与企业理论的研究领域,根据目前团队成员的研究方向以及当前国际学术界的最新发展动态,选择相关经典与前沿英文专业文献,每周由一名学生主讲一篇文献。在我的主持下,首先主讲人要做前期准备,他需要检索与该论文相关的文献,以便向大家介绍与过去的相关讨论相比较,该文献的理论创新性以及学术价值体现在哪里;其次是文献导读,介绍该文的基本命题、论证过程以及理论贡献,特别是要在技术上讲清楚相关的理论模型及计量方法;再次是结合自身及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对论文进行评价,特别是评判该论文对自己及本团队相关研究的启示及应用前景。然后由1~2名学生进行评论,补充相关的阅读体会。最后大家围绕该论文的基本命题进行讨论。为了督促每位学生仔细阅读文献,我规定每个学生都必须发言,并且发言只能围绕论文的内容进行。同时,我每学期还组织若干次学生工作论文和学位论文选题及研究的讨论会。通过前沿文献的阅读,学生的学术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其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大多瞄准国际学术前沿,他们完成的前期研究成果先后入选重要学术会议,先后被邀请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宣读他们的论文,其学术素养得到了同行高度的评价,其中不少人在就读期间,就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经济学季刊》、《经济学动态》等国内重点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第三,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我认为,一个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与其经济学素养、逻辑思维能力、对前沿文献的把握、对先进分析工具的熟练运用、外语水平和必要的悟性等因素外,还与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有很大关系。为此,我一方面对学生严格要求,同时把握好基本的政治方向,另一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与尊重。为了给学生插上学术创新的翅膀,我努力做到:①努力使自己坚持学习,拓展自己的学术眼界,跟踪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防止因自己原有知识存量更新不及时所导致的眼界局限束缚学生的学术创造力。②不用自己承担的各种课题来束缚学生自主选题的自由。我承担了各种国家与教育部的课题,但我从来不用指令的方式让学生围绕自己的课题内容来选题,用博士学位论文来完成自己的课题,因为这很有可能会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③允许甚至鼓励学生发表与自己不同的学术见解,也欢迎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学术商榷。我在与学生讨论学术问题时是非常平等的,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④包容学生的个性。一般来说,越是具有学术创新能力的学生,其个性就越鲜明,而且越是沉浸在思维的王国中,对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可能越不熟悉,其专注的学术精神越需要保护。我认为只要这种鲜明的个性不影响他人的利益,就要尽可能包容,让其更好地进行学术创造。⑤尽可能为家境贫困但专注于学术研究的学生提供一些物质上的帮助,以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我经常会用我承担的各类课题经费资助一些经济困难的学生,让他们能集中精力进行科学研究。

 

        尽管自己在多年的培养和指导博士生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许多优秀的导师相比还是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距。“教书育人”是一项非常崇高的事业,是一项值得一辈子为之奋斗的事业。我将在今后培养博士生的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其他导师的成功经验,培养出更多被社会和其他高校认可的一流博士生,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一流高校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联系电话:0571-87676168  传真:  0571-86836065  电子邮箱:yjsy@cjlu.edu.cn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2-2022 中国计量大学研究生院